广州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中,到2020年底广州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2240座,努力实现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化、设施智能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在本次30间公厕鉴定评分中,花城广场木屋公厕普遍获得不错的分数,经受住了游客们和市民的考验。10间公厕(占三分之一)综合得分低于60分,则多数是因为设施简陋、标志不清晰等问题。
专家视角
高分公厕应体现“六化”理念
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绿色(可持续)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志红
“厕所虽然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一小环,却是民生大事。”作为“厕所革命”智库发起人,李志红表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厕所问题关系到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他认为,目前的公厕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十大方面:手洗净了,洗手台不净;防滑砖贴了,地面不防滑;空间有隔断,声音无隔断;有灯无光,有光不宁;人有位,物无位;蹲下去容易,站起来不易;人不爽,洁具更“不爽”;有空间,不舒适;方便不“方便”;卫生间不卫生。
李志红表示,如今的厕所不仅要考虑功能诉求,还应该满足形象诉求、精神诉求、时代诉求、人性诉求、共享诉求等。“可以说‘厕所革命’就是一场生活品质的革命。”理想的满分公厕应该要体现“净化、美化、文化、生态化、智能化、资源化”等“六化”理念。
具体而言,在净化方面,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标准化管理是保障。美化方面,要吻合城市美学、公共空间、城市家具的软装设计;文化诉求上承载地域文化、体现人文风情、规范文明礼仪;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利用园林绿化、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技术手段;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机智能等技术手段。
李志红所提倡的“六化”理念,在广州目前推进的“厕所革命”中已有所体现。截至今年7月31日,广州已顺利完成191座公共厕所建设任务(新建公厕62座、升级改造129座),均增设了“六小件”等人性化服务设施,修建了残疾人、老年人厕位及通道和扶手,其中有34座一类公厕建设了“第三卫生间”,有10座建设了母婴室。
另外,李志红指出,在厕所礼仪、文明如厕的规范、厕所的管理标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改进。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公厕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公厕日常保洁,规范增设公厕人性化、无障碍设施标识;公厕管理者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接受社会和市民的监督。对于使用者而言,也要自觉按照公厕规章加强自我约束,自觉做到便后冲洗、不乱吐乱扔、不乱刻乱画,爱护厕内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从个人点滴行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