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丨垃圾分类行稳致远,“普法宣教养成”缺一不可!请把两会垃圾分类建议“打包”! |
- 发布时间:2020-5-26 14:11:10
今年两会的热点,是在防疫常态化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而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继续成为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和热议的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
老李留意到,这几天不断有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两会中提出来。老李稍作归结,代表委员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立法建制、宣传普及、培训教育和培养习惯。老李发现,大部分提案都没有全部涵盖”法宣教养“这四方面,基本上都是要么专注”立法层面“进行分析提议,又或者是突出其中一两方面(如宣教、宣教养等)进行讨论。在此,老李也想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老李认为,不空谈、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做好垃圾分类,”法宣教养“!缺一不可!
2020年是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关键一年。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关于垃圾分类立法建制的提案,有代表立足全国层面,从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法定义务考虑,提出《关于提高垃圾分类治理实效的建议》;也有代表从我国缺乏一部综合性的垃圾分类法的现状考虑,提出的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的基本法、综合法及专项法的建议;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就“垃圾分类标准”并不是“地方标准”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等。
谈及垃圾分类立法的问题,就不能不提起老李所在的城市——广州。
广州是全国首个立法保障垃圾分类的城市,国内首个地方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17年12月27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自201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不仅是对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更完善了垃圾分类制度措施、创新了体制机制,对生活垃圾的全程管理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了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运行系统,为全国其他城市解决垃圾分类治理这个大难题提供了生动的“广州样本”。
回顾多年来广州垃圾分类实践之旅,特别在前段时间疫情期间,老李更是深切感受到垃圾分类“广州经验”的积极作用。其中“广州经验”中就体现到,通过逐步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效保障垃圾分类顺利进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不论是否全国立法还是统一标准,但老李认为,唯一不变的准则都必先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因此,垃圾分类是不是只要全国层面立法就可以有效推进?我只能说,立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全国层面的立法,更是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国情,但是最终还是应该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立法不行”。
持之以恒、深化细化是关键
我们从多位代表委员的提案中看到,大家都提到要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垃圾分类”的有效推广,如加大入户入村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知识进小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通过耳濡目染、现场手把手教学宣传,让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有效、多元的宣传推广,优势在于能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进一步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不断提高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深入细致的到位宣传,持之以恒的宣传深入,才能为推行垃圾分类,践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舆论基础。
“分”在起跑线上,赢在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在《关于建立垃圾分类全国统一标准的提案》中建议,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大纲,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与小学、中学相关学科内容相融合,并组织开展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参观垃圾回收过程等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在学习实践中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
早前,老李刚好对国内外“垃圾分类教育”进行了探究,发现国外很多垃圾分类做得很好的国家,他们对环保教育的重视程度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有部分国家甚至把垃圾分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把环境教育列入基础教育和教学大纲中,并建设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正如我们熟知的日本、德国、芬兰、美国等相当重视垃圾分类的国家,它们基本上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教导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而相应的环境教育课程亦将贯穿整个教育阶段。
那么我们,反观国内的教育,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都会明白,“分”在起跑线上,赢在未来的真正意义所在。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日本作家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提到,人类是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倾向的,简单来说就是“习惯引力”。但当人们需要突破“习惯引力”养成一个新习惯时,那么培养习惯设定的时间和坚持就相当重要。同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的话,也就是说,国内大众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是需要长期,反复不懈的坚持。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建议加强引导奖惩以养成习惯,通过提起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和坚持,垃圾分类有望成为习惯指日可待。
从目前国内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来看,要在全社会中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全国各地仍必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系统,完善各个环节、链条的配套体系的建设,并且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为推动习惯养成打下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