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即将迎来实施三周年。三年间,广州市的垃圾分类经历了楼道全撤桶、分类全覆盖、社会全行动的历程。截至2021年6月,全市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约1.73万个,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99.1%、95.5%。
据悉,广州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凝聚基层治理力量、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支点,不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垃圾分类广州模式,营造了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了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是广州市提升基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金钥匙”。广州市将垃圾分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规定内容,纳入“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纳入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事项。“三年多来,大约有30万在职党员回到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服务。”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广州市建立社区基层党 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全市176个街(镇)1630个社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依托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平台,推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垃圾分类身边事。
联动机制拉近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距离,消除了很多误会和隔阂,双方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从而在推动社区精细化管理、缔造幸福社区中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颖介绍,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五位一体”的工作内容也逐渐拓展到处理民生问题、居民纠纷等方面,实现以垃圾分类“小平台”推动美好幸福社区建设“大提升”。
来源: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