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内容: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栏目 > 【共谋后疫情时代发展之道】城矿协会举办垃圾分类产业高峰论坛

【共谋后疫情时代发展之道】城矿协会举办垃圾分类产业高峰论坛

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各行各业正在稳步复苏。在新的阶段,垃圾分类产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契机,要如何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2023年1月6日,广州城市矿产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召开后疫情时代垃圾分类产业高峰论坛暨协会会员线上大会。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管理处负责人莅临指导工作。协会各副会长、监事长、监事、理事单位等企业代表约250人参加线上会议。会议通报了协会2022年度工作情况,对新一年协会工作进行了梳理规划,并围绕后疫情时代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探讨。

2023010601.jpg

    会议开始,协会秘书处向理事会汇报了2022年度工作情况。李志红秘书长围绕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介绍了协会在社会公益、会员服务、垃圾分类宣传动员、生态环境教育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并围绕培训教育、活动组织、会员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协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在论坛交流环节,协会邀请了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分享交流垃圾分类治理经验、商议讨论城市矿产行业发展方向。

2023010602.jpg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垃圾分类专委会主任陈海滨作专题分享

    

    首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垃圾分类专委会陈海滨主任就“后疫情时代垃圾分类再认识”主题提出形势分析及观点看法。他指出,近六年全国垃圾分类工作有成果、有“模式”,但受疫情影响进度有所放缓;同时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是全民环境教育的过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要因时制宜调整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将分类工作融入垃圾管理体系和废物资源化体系,做好工作任务、考核指标的量化,完善垃圾分类各环节实施过程的成本核算。


2023010603.jpg

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环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张益董事长进行专题分享

    随后,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环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张益董事长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导向与推进建议”主题提出了工作思路。针对不同工作阶段的城市,他提出四点建议,一要把握好政策导向,二要落实好重点工作,三要强化信息报送,四要积极参与低碳行动。

2023010604.jpg

天津拾起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探讨相关产业问题

    此外,天津拾起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魏已祥副总裁围绕互联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节,探讨产业结构建设推动垃圾分类走向规模化共享阶段的产业问题。

    盈峰环境集团环卫运营部巴恒星副总监以顺德大良分类工作的现状及难点为例,分享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0605.jpg

盈峰环境集团进行工作经验分享


    会议最后,市城管局对协会长期关心和支持垃圾分类工作的表示感谢,并对协会去年在垃圾分类、社会公益活动、抗疫服务等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双碳”目标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升级,认清行业发展新形势,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联动各方资源力量,促进产业行业复苏,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助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

2023010606.jpg

    去年,协会围绕“公益平台、城市矿产资源平台、智库平台、资讯平台”四大平台服务落实工作目标,高质量完成多项工作任务。

2023010607.png

协会持续开展公益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


    社会公益方面,主动践行社会组织责任,募集力量支援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发动会员单位,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多次公益活动,捐献防疫物资、爱心补给等价值达30万元。

2023010608.png

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无废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相关培训教育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全年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分享会、分类特色线路观摩活动超过100场次,并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指导海珠、天河、白云等区多条街道完成设施优化提升和社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整体氛围打造,助推基层垃圾分类工作上台阶。

2023010609.png

发挥协会专家智库作用,设计打造出位于滨江街道的“再生资源墙”,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联动教育部门,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教育,覆盖全市30万学生。

2023010610.png

组织开展公益宣传活动


    会员服务方面,进一步强化平台效应,促进会员业务拓展及项目落地,推动探索垃圾分类与企业ESG实践融合新模式。

2023010611.png

探索企业ESG实践——“绿动益起来”环保缤纷嘉年华

结语>>

下一步,协会将集中力量加强垃圾分类培训、生态文明科普宣传、论坛活动等服务内容的优化创新;同时,强化协会品牌建设,深化协会服务内涵,致力成为“政府信赖、行业依托、企业认可”的全国性环保类专业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