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季的成堆垃圾困扰着很多校园,引入专业人士进行分类清理乃大势所趋。
广东建设报讯 记者谈健报道: 上个周末,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李志红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广州大学毕业生的1500多间宿舍垃圾终于清理完成。看着洁净的宿舍和一袋袋经过垃圾分类后的再生资源,李秘书长欣慰地笑了。他介绍,经过分类后的垃圾将由协会属下的专业公司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还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他对记者说,他20多天的“打工”经历也告一段落了。
广州大学率先破题“垃圾围校”
李志红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同时也是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他给记者看了一组来自大学城的图片,只见毕业生的宿舍内满是垃圾。即使学校的清洁工将垃圾清理出来,也只能堆放在校园及生活垃圾中转站周边的道路上,出现生活垃圾大量堆砌滞留现象。
如何让垃圾可回收利用?这是李志红所想的。作为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的秘书长,协会属下有200多家会员,大部分从事各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生资源开发及城市矿产产业工作。如何与企业对接?为此李志红与各大院校谈合作,最后与广州大学签署了协议,并请了清洁工清理毕业生宿舍。“我让清洁工分门别类地将垃圾清理出来。工人把滞留的生活垃圾分成8类打包:纸张、塑料、金属木材、纺织品、家电、文具、有害、其他。除了有害类中的电池药品,及其他类的餐巾纸、过期食品、果皮等物品外,前面的6类生活垃圾均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均有一定的回收价值。”
李志红说,经过专业分类,超过85%的滞留生活垃圾都可获得回收利用,“只要有一定的数量,并经过精细分类,这些被丢掉的生活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校企合作垃圾分类模式值得推广
据了解,传统的处理模式带给学校较大的处理成本,市政环卫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形成的生活垃圾滞留也会为学校环境卫生、校园的干净整洁带来压力。“毕业生产生的生活垃圾,如果不经分类处理,对学校对城市环卫均构成压力。”广州大学后勤服务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此,也促成了广州大学与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的合作。据介绍,通过本次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初步推算出超过85%的滞留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校企合作下,一条通过精细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循环再用并产生价值,校园维持干净整洁的模式浮出水面。
“如果能够疏通本次试点工作的诸多细节,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甚至保本微利。”李志红介绍,此次合作,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成本。如果明年毕业季能够加强宣传劝导,学生能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校企合作处理毕业生生活垃圾将更流畅,“我们派专业回收企业在宿舍楼下摆摊,学生把生活垃圾分类打包好拿到楼下当场卖给企业,这样不仅学生获利,学校也节省了清洁打扫成本。”李志红希望,垃圾分类并不只是在宣活动、折页里,而是在那一袋袋可回收物里……
据悉,与广州大学的合作模式得到广泛流传,目前已经有好几所大学与广州城市矿产协会联系,商谈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对于校园垃圾分类及回收,李志红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毕业季学生垃圾处理混乱。动员、监管、后端处理如何对接成为关键问题。“践行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
转载来源:《“垃圾围校”现象可休矣》转载自金羊网